欢迎您使用中国标准在线服务网
高级搜索

标准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电子电气产品中某些物质的测定第7-1部分:六价铬比色法测定金属上无色和有色防腐镀层中的六价铬[Cr(VI)]

标号:GB/T 39560.701-2020 状态: 定价:38元/折扣价: 32.3元

开通会员免费在线看70000余条国内标准,赠送文本下载次数,单本最低仅合13.3元!还可享标准出版进度查询、定制跟踪推送、标准查新等超多特权!

查看详情

标准简介

GB/T39560的本部分规定了一种沸水提取方法,其目的是对于金属样品上的无色和有色防腐镀层中的六价铬进行定性测定。
由于其高活性,防腐镀层中六价铬的含量会随时间和储藏条件发生显着变化。由于样品提交前的贮存条件经常是未知的,或者无法提供,因此该过程只能根据测试时在镀层中检测到的六价铬含量来确定其存在性。对新镀的样品进行测试时,需要至少5d的等待时间(在电镀过程完成后),以确保镀层已经稳定。等待期内可能发生三价铬到六价铬的氧化。
六价铬的存在性是由镀层单位表面积含有六价铬质量决定,其单位以微克每平方厘米(μg/cm2)表示。之所以首选这种方法,是因为在产品生产之后,往往难以准确测量防腐镀层的质量。从镀层技术的角度来看,整个行业的变化趋势是,要么使用不含六价铬的化学物质,即很少或者根本不存在六价铬,要么使用传统的含有六价铬的化学物质,即六价铬含量显着的,并且能够可靠地检测到。考虑到行业变化,判断六价铬存在与否足以满足法规合规性的测试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检测到样品中的六价铬低于0.10μg/cm2的LOQ(定量限),即可认为样品的六价铬呈阴性。由于即使在同一批次的样品中六价铬也不可能均匀地分布在镀层中,因而将0.10μg/cm2~0.13μg/cm2之间的“灰色区域”确定为“非结论性的”,以减少因不可避免的镀层变化而产生不一致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附加测试来证实六价铬的存在。当检测到六价铬的含量高于0.13μg/cm2时,即认为样品是阳性的,即镀层中存在六价铬。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39560.701-2020 标准名称:电子电气产品中某些物质的测定第7-1部分:六价铬比色法测定金属上无色和有色防腐镀层中的六价铬[Cr(VI)] 英文名称:Determination of certain substances i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products—Part 7-1:Hexavalent chromium—Presence of hexavalent chromium[Cr(VI)]in colourless and coloured corrosion-protected coatings on metals by the colorimetric method 标准状态: 发布日期:2025-07-11 实施日期:0 出版语种:中文简体 归口单位:全国电工电子产品与系统的环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97) 提出部门:全国电工电子产品与系统的环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97)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标签: GB/T39560.701-2020

出版信息

页数:20 字数:28 开本:大16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31.020 中标分类号:L10

起草单位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深圳赛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兰州三维大数据标准化研究院有限公司、苏州市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海关技术中心、宁波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华南实验室、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起草人

程涛 高坚 邢卫兵 毛亦铭 宋岩 孙言丽 唐志锟 金献忠 卢春阳 梁健能 黑家群 王显 印美娟 夏振宇

相关标准

  • 推荐标准
  • 国家标准计划